專心其實需要花力氣
孩子寫功課不專心,是常常讓家長傷神的事。對大人來說,專心的去做一件事明明很簡單,為什麼對孩子來說好像很困難呢?因為「專心」其實不是只有做一件事,而是同時要運用好幾種注意能力來完成一件事。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,注意力可以分成好幾種,然而只要有一種比較弱,整體的表現就會顯得不專心。讓我們用一個大家都蠻熟悉的遊戲—投籃機,來說明有哪些注意能力吧!
在跟朋友的投籃比賽開始時,我們必須先把球對準籃框(聚焦性注意力 Focused Attention),瞄準之後,就要開始連續一直投球(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);當其他遊戲機台很吵、手機訊息提示一直跳出來,我們得告訴自己不用理會那些聲音和畫面,繼續投球比較重要(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)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至少需要用到三種注意能力,而且是同時使用,不是分階段進行。
寫功課其實也是這樣的,孩子需要先確認要寫的功課是哪一項,確認之後,就要一直一直寫下去,不去理會弟妹玩玩具的聲音,或是旁邊那本還沒看完的⟪屁屁偵探⟫,而且我們都還沒講到「遇到不會寫的」和「身體不舒服」這些困難呢!所以啊~「專心」是不是一件相當耗費大腦力氣的事情呢?
大人之所以覺得專心寫功課輕鬆簡單,有很大部份的原因是我們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練習了(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),成年的我們不但大腦更成熟,也已經學會許多幫助自己專心或減輕負擔的做事技巧,而孩子則是無論哪個方面都還在成長中,因此,大人若能夠理解這是個成長歷程,調整對孩子的期待標準,並且提供適當的協助與引導,會更能幫助孩子逐漸提升專心能力。
以下就來分享一些寫功課時的專心技巧與引導方法囉!
專心寫功課小撇步:事前、進行中、事後可以做的事
事前(準備寫功課):確認目標
1. 引導思考
陪孩子閱讀聯絡簿,詢問孩子「現在要做什麼呢?」、「打算怎麼做呢?」由於直接教導,孩子就失去思考的機會,但直接放手,對孩子又太過困難。因此使用溫和的問句引導孩子思考,訓練孩子認識目標與做規劃。如果孩子還不太會回答,家長可以給具體一點的問句,如:「你想先做哪一項功課?」、「哪個比較難?哪個比較間單?」讓孩子有判斷方向,並請尊重孩子的決定,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的決定做承擔與調整。
2. 減少環境刺激
一起討論並排除或減少容易讓孩子分心的事物,如:選擇環境干擾少的場所,調整座位,桌面只留要用的物品,讓孩子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在對抗分心事物。但如果有些事物反而幫助讓孩子專心,保留也沒關係(如:聽音樂,捏捏小物)。
進行中(開始寫功課):幫助穩定
1. 凸顯作業目標
用墊板遮住還沒要寫的題目或要看的課文,使用標籤紙或螢光筆做記號,讓孩子更有效找到作業目標。
2. 時間切割
對注意力持續度較短的孩子,要把事情一次到位,容易太疲憊也會很挫折,不如分段進行和稍作休息。先觀察孩子大約多久會開始分心或抱怨,然後用往前一點的時間作為分段的依據。例如:孩子寫功課的前5分鐘狀況都還不錯,但6~7分鐘就會開始慢下來,就可以把時間切成每做5分鐘、休息2分鐘。這讓孩子的注意力有更新的機會,也讓孩子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努力成果,增加對自己的信心;等孩子持續度提升,就可以逐漸延長時間。
3. 休息時間專心休息
休息時可以喝水、上廁所、伸展、發個呆,讓身心可以調整,較不建議做花心力的事,以免時間到了注意力轉不回來。
4. 專心加油站
在視線範圍內貼一張鼓勵小紙條或喜歡的加油圖案,幫孩子抓回注意力。
事後(寫完功課):肯定與回饋
1. 回饋與肯定
簡單的肯定努力,幫助孩子回想自己的努力與成果。焦點著重於成功的部分,增加:「我也可以做到」的信心;中間的小失誤以平常心帶過,鼓勵下次再挑戰就好。
2. 回顧與討論
對於不順利的部分,鼓勵孩子一起思考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,或是需要其他幫忙。讓孩子增加對自己注意力狀況的理解,也練習幫自己的注意力找協助方法。